11月6日至11月11日,学校团委、学生工作部(处)创新“多线并行、全域覆盖”观影模式,通过多场地错峰、多时段联动方式,组织开展《南京照相馆》集体观影活动42场,覆盖师生14000余人。活动以沉浸式观影为载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,推动家国情怀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依托珍贵历史资料,生动还原抗战时期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图景,深刻诠释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家国大义。
观影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教育,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,作为青年学子,我们要以史为鉴、砥砺前行,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力量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“青春答卷”。




此次集体观影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缩影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挖福建本土红色资源,创新育人形式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为锻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数字工匠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"福软"力量。
心得感悟
《南京照相馆》讲述了一段沉痛的历史记忆。影片没有直接展现暴行,而是通过照相馆这个特殊空间,折射出南京城的创伤。最触动我的是影片对“记忆”的珍视——每一张照片都是对遇难者的铭记,也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。当男主颤抖着冲洗照片时,他守护的不仅是影像,更是不能被遗忘的民族记忆。这部短片提醒我们,历史的伤痕需要被看见,沉默的诉说同样震耳欲聋。在和平年代回望这段历史,我们更应懂得珍视当下,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,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。
—游戏产业学院团委书记林恬
观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,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紧,满是沉重与震撼。人民日报说:“历史不容忘却,正义理应伸张。”影片中,吉祥照相馆里众人在血雨腥风中的挣扎与坚守,让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地呈现在眼前。阿昌、毓秀等小人物,在生死边缘为正义而战,他们的勇气与担当,就像黑暗中的星星之火,照亮了人性的光辉。 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,我深感有责任引导学生铭记这段历史。“对历史最好的致敬,是书写新的历史;对未来最好的把握,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。”我会鼓励学生从影片中汲取力量,努力学习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——数字金融产业学院思政辅导员王涛
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深感震撼。影片不仅是历史再现,更是民族苦难与抗争的深刻警示。硝烟虽已远去,但伤痛与记忆必须铭记。这不仅是家国劫难,更揭示了落后必亡的真理。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信仰与担当,他们的精神正是红色基因的鲜活底色。我将把这份触动转化为育人动力,引导青年学生从悲壮历史中汲取力量,树立强国之志。要让他们懂得,和平来之不易,复兴任重道远。我们当以史为鉴,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,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。
——智能产业学院思政辅导员林清云
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以一间小小的照相馆为切口,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背景下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。镜头虽平静,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光辉。透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,仿佛看到那些逝去生命背后的无声呐喊,体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。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,我更加坚定了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育人的使命,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、不忘国耻、珍爱和平、砥砺奋进。历史的悲痛不应被遗忘,唯有铭记,方能前行。
——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思政辅导员吴唯玮
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之时,那些跨越岁月的历史事件在我眼前不停的反转,同时也让吾辈青年明白:历史的传递本就是“通信”的延伸——从前是先辈们用生命传递希望的火种,用鲜血书写历史,如今现代通信发达是连接前辈们鲜血记忆与当下。吾辈青年深知现代通信不止于技术,更是将红色历史通过5G、物联网等渠道让更多人民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。吾辈青年当以通信技术为纽带,让红色记忆在人们记忆中回荡,以自身所想所学续写红色精神传承的新链路。
——2025级智能互联网络技术1班翁静华
学校组织的这场活动,让我和同学们一同沉浸在这段厚重的历史中,最让我动容的是老金在暗房里对阿昌说的那句“照片会褪色,但真相不会”。战火纷飞的年代,普通人用简陋相机和脆弱生命对抗强权谎言,这份勇气令人震撼。当阿昌带着底片迎着晨光奔跑,废墟中挺立的照相馆招牌,仿佛在昭示真相不灭、精神永存。作为青年大学生,我们更应铭记历史,传承这份坚守。未来,我将深耕专业,用技术力量守护真相、传递正能量,以青春之我践行“科技报国”的誓言,让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
——2024级智能光电技术应用7班王雅妍
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沉重。影片中,照相馆的镜头既是时代见证者,更是真相守护者。战火中的南京城,摄影师们冒死用胶片定格侵略者的暴行、百姓的苦难,也记录下同胞绝境中相互扶持的微光与不屈抗争。泛黄照片里的眼神,直击心灵,让人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。
回望历史,是为铭记教训、汲取力量。先辈们以镜头为刃、以勇气为盾的担当,深深触动了我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将扛起铭记历史的责任,把这份震撼转化为前行动力,在学习实践中锤炼本领,传承爱国情怀与抗争精神,以青春之力守护家国安宁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。
——2024级大数据技术1班茅建萍
通过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在电影里看到了黑白胶卷里的南京,才知道这里面藏着比镜头更沉的故事。老照片里的笑脸、街景,与历史的沉重形成尖锐对比,让我忽然懂了“铭记”不是一句口号——那些定格的瞬间,是普通人曾鲜活生活的证明,也是不能被时光抹去的印记。
电影没有刻意渲染苦难,但是却用平静的叙述戳中人心。原来铭记历史,不只是记住伤痛,更是守护每一个曾在这片土地上认真生活过的人。看完电影之后,再去看街头烟火,更觉如今的安稳,是需要用心珍惜的馈赠!
——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3班卞明瑞



